文/吳清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程於今年八月一日正式實施,九月一日國小、國中和高中職開學後,一年級新生就要接受新的課程,這也是繼九年一貫課程之後,劃時代的教育大事。 過去九年一貫課程重視「基本能力」學習,這次新課程則強調「核心素養」學習。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規定,「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因此,新課程關照學生知識、能力與態度的全面發展,在知識學習、能力建立、態度培養和正確價值觀確立,都是非常重要的。 多年來國內中小學教育發展,最為人所詬病者,莫過於「考試至上,分數第一」,雖然近年來政府設法透過入學制度的改革,扭轉家長、學生和教師對於考試分數的追逐,但升學主義觀念根深蒂固,效果仍屬有限,尤其在國中階段,家長一心想要孩子考取明星學校,以及學校以學生考取明星學校為光耀,大肆張貼紅榜,屢見不鮮,這種升學價值觀念很難破除,深深影響到學生身心發展。 如今政府全力推動新課程,若家長和教師仍存在傳統的升學主義舊觀念,新課程能夠發揮的功能勢必大打折扣。無論家長或教師都要以新觀念面對新課程,不要過度重視知識學習和考試分數,應該讓孩子天賦能夠自由,依照孩子的能力、性向和興趣,適性發展,才能有助於開啟孩子的潛能,讓孩子能夠有自我實現的一天。 每個孩子都是可造之材,都具有不同的天份,家長和教師最重要的責任,就是了解孩子的天份,引導和鼓勵孩子學習,孩子才會有高度的學習動機。一旦孩子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精神,孩子就能學得快、學得好,才能建立孩子一生的學習資產。 值此新課程推動之際,期盼家長和教師都能以新觀念迎向新課程,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和鼓勵孩子尋找學習的樂趣,使每位孩子都能大展長才,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才是推動新課程目的之所在。 (本文作者為臺北市立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