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君陵
每個人在各個人生階段都有其職能角色,前幾篇提過0-2歲孩子的玩具選擇建議,接下來談談2-3歲孩子的玩具。 2-3歲的孩子,正在學習發展各種動作技巧以及社會互動能力,遊戲模式除了獨自遊戲之外,也開始出現旁觀遊戲和平行遊戲。此時期是孩子發展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黃金階段,除了透過獨自遊戲學習娛樂自己,也逐漸受到他人的遊戲影響,即使看似沒有互動,但他們仍透過觀察別人的遊戲來互相學習社交技巧。此階段的孩子,建議可多帶至戶外活動,或是參與共學團體,增加與他人相處的機會。玩具本身則可使用手邊現有的物品,延伸出多元化的玩法。 1.繪本:此階段的孩子,在動作部分已經可以自己翻動一般的繪本,在語言部份已經可以理解或表達生活常見物品、基本色彩,甚至會主動詢問簡單問題,家長共讀時除了說故事給孩子聽之外,還可以詢問接下來的劇情讓孩子練習回答,對於已經相當熟悉的故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講給大人聽。 2.繪畫用具:孩子的塗鴉在此階段會逐漸從重複性塗鴉發展到有意義的塗鴉,隨著手部精細動作能力逐漸成熟,孩子可以控制畫筆出現不同的筆觸,同時與他所知的生活事物連結,為塗鴉命名,此時塗鴉開始變得有意義。創作工具仍以無毒的安全顏料為主,過往使用的手指膏、無毒顏料、蛋型蠟筆、粗筆桿蠟筆都可以持續沿用,也可以加入不同的工具提供不同感覺經驗,如海綿、滾筒、黏土等等。 3.扮家家酒:此時期的孩子會開始進行假裝遊戲,想像自己正在做某件事。在遊戲中出現的各種「延遲模仿行為」,都是孩子生活經驗的重現。常見的包括烹飪(含備料、烹調、進食、善後工作)、講電話、看醫生、物品修繕、開車外出等。目前市面上有許多相關的玩具,如廚房組、工具台、急救包等等,也可以挑選家中已有的物品,選擇體積較小、相對安全的工具,直接讓孩子練習使用。此外,也可以發揮創意,直接賦予手邊的各種玩具新名詞,拿來玩假裝遊戲(如圖)。 4.各種球類:孩子已經能夠接、拋、滾、踢、追逐球了,接下來就是練習動作穩定度,強化肌力與協調能力。例如,和孩子相距數公尺面對面坐著,請孩子用雙手把球用力推給你,開始前須提醒孩子看準確、預備好再把球推出來,而不是隨便亂丟。 5.其他:像是積木、樂器、拼圖、各種車輛、動物模型等等,都是可以百玩不厭的玩具,隨著孩子認知能力與精細動作持續增進,孩子會發展出各種不同玩法。家長也可以適時給予規則,例如請孩子幫忙組裝特定形狀或顏色的積木,增加孩子的遊戲經驗,並促進不同的動作技巧與認知。 6.家長:孩子最不可或缺的大玩具! 隨著社會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孩子開始需要學習平衡冒險和負責、控制衝動和幻想,了解世界並不是繞著他一個人而轉。家長應視情境給予孩子適度規範,在規範下鼓勵孩子發揮創意嘗試想做的事,過程中耐心陪伴、協助孩子完成,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也沒關係,不傷害孩子的自尊、不使其有罪惡感。漸漸的,孩子便不會懼怕挑戰新事物,同時培養挫折忍受度,未來才能發展出自動自發的能力,做事情會有目的性與方向性,不會因為怕做錯而乾脆不做了。 (本文作者為職能治療師) ![]() 孩子先把小魚放在同色的磁力片上(顏色配對),再拿另一片磁力片夾住小魚,表示是魚魚三明治,正要大快朵頤(假裝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