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君陵
    前幾篇文章羅列了一些玩具選擇建議,有了玩具,當然要由家長努力陪伴孩子遊戲,引導他們發揮更多創意來使用,才能達到親子同歡、共同學習成長的目的,也對得起自己的荷包!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些在家玩的有趣小遊戲,將家中原有的物品搭配玩具,變化出多樣性玩法,讓一樣的玩具可以從小玩到大都不膩。
1. 各種圖卡:嬰兒時期常拿來放在嬰兒床兩頭的黑白圖卡、各種啟蒙教具或益智玩具附的圖卡,上面繪有各種生活相關的圖形或幾何圖案,圖卡中的圖形大小、數量不一,或是本身就是具備特殊形狀的紙卡。
  • 嬰兒時期:可以放大張圖卡在嬰兒床頭,刺激嬰兒視覺發展,家長同時可以邊指圖卡中的圖形邊說話給嬰兒聽,刺激聽覺發展,例如:指著貓咪的圖卡說「這是貓咪,這裡有一、二、三,三隻貓咪」。
  • 幼兒時期:初期可以帶孩子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例如:圓形、三角形、方形等)以及生活常見的圖樣(例如:貓、狗、蘋果、奶嘴等);若有重複圖樣的卡片,也可以做形狀配對練習(例如:把貓咪都拿過來放在一起);接下來還可以視圖卡狀況做顏色配對、練習數數等等。
  • 幼童時期:可以把所有圖卡混在一起,同時加入競賽元素,增加趣味性,例如:和孩子比賽看誰先找到指定的圖樣或顏色,可以加強背景區辨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反應速度等。

  • 2. 各種布偶、布巾:孩子的安撫娃娃、家裡的動物布偶或抱枕、較輕薄的毯子或大型紗布巾。
  • 嬰兒時期:清洗乾淨的玩偶可以做為孩子的安撫物;大型布巾正確安全的包覆,可以讓孩子睡得有安全感。
    *注意!以上均視孩子的氣質需求而定,且請務必注意擺放位置及孩子的活動狀況,避免窒息風險發生。
  • 幼兒時期:光是躺在床上或墊子上翻滾,就是很好的感覺統合遊戲,加上枕頭可以提供更多翻滾的阻力(當然也可以大人小孩抱在一起滾,但請務必注意孩子的肢體安全);把一堆玩偶放在床上或墊子上,蓋上大毯子,就可以玩恐怖箱遊戲;玩累了,把毯子蓋在頭上,抱著小孩輕輕前後搖晃,就可以讓孩子慢慢平靜穩定下來。

  • 3. 各種球類:具有固齒作用或搖鈴功能、便於抓握的洞洞球,或是輕質的球池小球,以及稍有重量的小足球、小籃球、小排球等。 嬰兒時期:洞洞球便於讓嬰兒的手指抓握,孩子仰臥時可以單手或雙手抓著把玩,俯臥或坐姿時可以練習放下或拋出動作,家長也可以將球慢速滾至小孩身邊,讓孩子練習從不同角度拿起物品。
  • 幼兒時期:可以依家中空間準備置物箱,放入球池小球至五分到七分滿,再把小孩放入球池箱,讓小孩在裡面站起、坐下、翻滾都是很好的感覺與動作刺激;也可以在球池箱裡面藏東西,讓孩子翻找出來。家中空間若足夠,可以試著圍出球池河道,讓孩子像在淺溪內溯溪前行一樣,提供下肢豐富的感覺刺激與肌力、平衡訓練。
  • 幼童時期:滾動的球是各年齡層孩子都愛的玩具,除了基本的滾、拋、接、踢動作之外,也可以站著玩、坐著玩、蹲著玩、站著彎腰再從雙腿間向後滾著玩,當然還能設定各種目標,例如:投進籃網(或是大人圈起的手臂)、踢進球門(或是對方打開的雙腿)、滾倒瓶子等等,就看家中的活動空間有多大,以及大家的創意了。

  • (本文作者為職能治療師)

    玩小球樂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