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世睿

    各位好,又見面了!     繼上一次與大家聊過『小丑』的由來之後,本次我們來針對「 JOKER」電影本身來介紹。
    由於是漫畫改編電影,一般可能被認為會像常見的英雄電影一樣充滿緊張刺激的動作情節,然而實際上卻正好相反,他甚至不是一部動作電影,或者更進一步來說,這部應該要算是一部藝術電影。整部電影穿梭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稍有不慎就可能錯過重要的訊息,故此也吸引了許多影迷前往二次或三次觀看,試圖尋找那些一開始沒有看懂的劇情線索。
    電影的整篇故事,圍繞在主人公亞瑟˙佛萊克的日常生活上。
    時間落在1980年代的高譚市。那個因經濟問題導致貧富差距愈加明顯的年代,亞瑟與他的母親在這困苦的世道中,努力度日。家中環境並不富裕,母親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也非理想。為了承擔家計,亞瑟勤勤懇懇工作,只為了自己和母親求頓溫飽。
    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的他,個性羞赧退縮,沒有特殊的才能,此外亞瑟並患有特殊的神經系統疾病,會有不自主大笑的狀況,在電影中,甚至可以看到他隨身帶著字卡,上面註明如果你看到我在大笑,那可能不代表我當下的情緒反應(這個東西非常類似我們現在看到失智症患者身上可能會配戴的提示卡,主要是為了與社會上其他的人溝通。)
    這樣的疾病,亞瑟透過長期接受社服機構的協助領取藥物治療。一邊在對抗自己大笑的問題疾病,一邊努力工作和照顧自己的母親潘妮,活脫是個高風險家庭。某一次的意外,開始打破這個平衡。
    亞瑟的工作是扮成小丑表演,某次在街頭被混混攻擊後,同事借他一把槍防身。他卻在另一次於兒童醫院表演時,槍枝不慎掉落在病童及工作人員面前,導致遭到公司解雇。
    然而有代表光明形象的正派英雄,就有相對應代表黑暗形象的反派惡棍。這些反派角色多半具有特殊的成長背景,與眾不同的個性,很多時候更代表人性陰暗的一面,與英雄們形成光與影一般互相依附的存在。沒有好的反派襯托,就無法凸顯英雄的價值。
    在坐地鐵回家的路上,亞瑟因為不自主的發笑,遭到車上三個有名醉漢攻擊,在情急之下,亞瑟開槍射殺了這三個人並且立即逃逸。奇怪的是,亞瑟並未對此感到愧疚,而卻是感到了彷彿被釋放的滿足。
    這三名被射殺的人隸屬於大公司韋恩企業(Wayne Enterprises, Inc.),企業老闆湯瑪士˙韋恩在螢光幕上痛斥槍擊案的兇手,並表示那些仇富的人只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才造成今天困境,簡直如同戲班小丑一樣可笑。而因為這樣過激的言論,反對高譚市富人的街頭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
    亞瑟到劇場表演脫口秀,但因為自己連續不自主的大笑,導致無法好好的表演。這大出洋相的過程,被知名的節目主持人莫瑞˙法蘭克林拿來在節目中嘲諷。陷入低潮的亞瑟此時又意外從母親處得知,自己其實是湯瑪士˙韋恩的私生子。而這有如晴天霹靂的消息,驅使亞瑟前往詢問真相。但是湯瑪士卻給了他另一個答案:「你的母親患有妄想症(delusion)。」就是說母親所說的與湯馬士的關係,其實只是源自她自己的幻想。(妄想(delusion):常見於思覺失調(schizophrenia)的患者身上,患者通常對於某件並不存在的事情深信不疑,即便那不合邏輯或明顯不符實際情況。)
    亞瑟的世界再一次崩壞,他前往母親就醫的阿卡漢州立醫院,發現更加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原來亞瑟並非他母親潘妮所生,且亞瑟會有不自主大笑的神經性疾病,就是源自當初的潘妮男友的虐待。事情發展至此,各種接踵而來的不幸消息,終於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亞瑟已無法承受這世界開的大玩笑,他首先殺死了他的母親潘妮,後來又殺死來探望他的同事。寫在亞瑟的記事本裡的一句話:「I hope my death makes more cents than my life.」(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已經開始發酵。
    在此同時,亞瑟因為之前知名節目主持人莫瑞˙法蘭克林引用他出洋相的畫面,反而一夕爆紅,得到了上莫瑞˙法蘭克林節目的機會。亞瑟決定在節目上實現他記事本裡的那句話,到節目上在鎂光燈下了結自己的性命。
    作者主張只要經歷過悲慘的一天,任何人都可能有劇烈的變化。當然很多時候也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那悲慘的一天,常常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節目上,亞瑟向世人表述他的想法,並坦承他就是地鐵槍擊案的兇手,以及訴說世界對他的冷落。卻在激動之下,亞瑟當眾射殺了莫瑞並遭到警方逮捕。在押送過程中,高壇市的反富人騷亂持續進行,有台車子撞翻了押送亞瑟的警車,亞瑟被放了出來,並且被群眾簇擁起來。他用鼻子留下的血幫自己畫下了笑臉,一個因社會的忽視而變成的怪物,在這一刻誕生了。
    整部電影結束在亞瑟在阿卡漢州立醫院被醫護人員追趕的場景。這感覺有些跳躍的結局,也是這部戲的開放式結局,究竟亞瑟是被逮捕住進了醫院,還是他又逃了出來,沒有給出確切說明。
    這部電影確實將一個患病的社會邊緣人所遇到的狀況,做了相當深入的剖析,而劇情當中也提到主角有許多的感覺和經驗,很多都只是他自己的妄想,這暗示著亞瑟和母親一樣都患有妄想症(臨床觀察上指出,精神疾患者大多都有家族病史),所以我們能推測亞瑟除了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問題,也帶有精神疾患的遺傳基因,加上環境的推波助瀾,導致他變成了電影中的樣子。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的思考:如果不能選擇基因,也許我們可以改善環境。如果一個有疾病基因的人,沒有遇上糟糕的環境,是否可以阻止悲劇的發生呢?下一集,我們將來探討這樣的議題。
(本文作者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心湖職能工作坊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