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清山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程於108學年度正式啟動,教育主軸從過去「能力導向教育」的時代正式邁入「素養導向教育」的時代,象徵教育發展另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這次新課程因應教育發展需求、符應時代潮流及社會發展趨勢,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社會變遷中具有更強的硬實力和軟實力。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規定,「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為了利於理解核心素養的意涵和重要性,特別提出下列公式,以供參考。 KC=(ASK)N 其中KC係指Key Competence,就是所謂的核心素養,它是包括Attitude(態度)、Skills(能力)與Knowledge(知識)的綜合體,此公式的「N次方」意謂著學生的態度、能力與知識之核心素養具有無限發展的可能,親師應該善用教育的力量,發展孩子核心素養。 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內涵來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又再細分為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這些核心素養亦充分反應學生在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這種重視核心素養的教育,可視為過去九年一貫課程能力導向教育的升級版,除了關注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建立,同時也兼顧學生態度的培養,讓學生具備與時俱進的系統性知識,具有問題解決、創新求變、溝通表達、科技運用、團隊合作等能力,以及擁有尊重包容、利他服務、勇於負責等態度,這種三合一的核心素養,正是培育當前及未來人才的重要課題。 為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無限可能,教師必須改變其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評量方式,讓教學過程更為活潑多元,而家長也要破除「智育第一,分數至上」的迷思,學生才能擺脫考試的煎熬和桎梏,進而樂在學習,則才有助於厚實學生核心素養,累積未來人生重要資產,成為社會有用和幸福之人。 (本文作者為臺北市立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