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錫津
  • 2012年,Cedric Galera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發表「Mind Wandering and Driving:Responsibility Case Control Study」,論說心思飄移和安全駕駛的關係。研究者針對一千位在車禍中受傷的駕駛人進行研究,發現約有一半的人表示,他們在車禍發生之前有明顯的心思飄移,也就是駕駛人在車禍發生前「幾秒鐘」,沒有專心開車,才導致車禍。如此「心不在車上」,對一直隨著行車變化的路況,無法即時覺察、因應,當然就容易發生車禍了!

  • 以色列新銳歷史學者Harari,在【21世紀的21堂課】中則具體指出:全球每年約有125萬人死於交通事故,其中超過90%是人為錯誤所造成,這些錯誤包括:開車時發呆、邊開車邊發簡訊,開車時講電話、東想西想,甚至有人開車開到睡著了、、,真是不一而足。這些心思飄移使駕駛人無法安穩駕駛,影響交通安全,甚或造成生命財產難以估算、無法彌補的損失,以今人開車需求之高、之頻繁,開車不專心的現象,當然亟需改善,「正念駕駛」會是一個有效的對治方法,值得倡導、力行。

  • 然則,何謂正念駕駛?

  • 談正念駕駛,須先說明正念、正念修行和正念減壓療癒。要之,正念、正念修行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佛家修行者刻意訓練自己,把心安住、專注於當下之意。專注竟然還須修行!看來,專注並非易事,的確,曾有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心思會因為回憶過去、思幻未來而產生飄移,難以安住於當下,再說,人類老祖宗歷經數百萬年的洪荒險境,能存活繁衍下來的,幾乎全是在關鍵時刻,能迅速轉移注意力,且有快速逃脫能力的人,這種能力,早已經過演化寫入了基因,代代遺傳至今,「不能專心」怕是人類存活的本能之一呢!因此,生活在基本上十分安全的現代社會,真的需要透過刻意的修行,才能把心安住在當下的動作上!

  • 那麼正念減壓療癒又是什麼?1979年,美國卡巴金(Kabat -Zinn)教授在麻州大學醫學院醫學中心,師法佛教正念、正念修行的理則,開設正念減壓門診的臨床課程,發現此一課程對焦慮症、憂鬱症、思覺失調的人有明顯的療效,對一般人的身心修復或免疫力之提升,也有效果,而在門診課程設計運用上,卡巴金將正念融入於日常生活動作,比如:運用正念刷牙、洗臉、穿衣、購物、行走、吃葡萄乾、、等等,如此的療癒方式及其成效,大受歡迎、肯定,也因為在日常生活動作中導入了正念,有效融匯出療癒的效果,卡巴金說「生活與正念是不可分的」,「不論你身處何境,或正在做什麼,生活本身終將成為你的正念練習」場域,可見,正念、正念修行或正念減壓療癒,都因為先教人把心安住於當下,爾後顯現效果。足見,安住心可以對治人們分心的問題,因此,運用正念來駕駛,自然是一個提高駕駛安全的妙招了!

  • 所以,正念駕駛,就是駕駛人把心安住在當下「駕駛行為」的駕駛習慣。卡巴金說:要開車上班了,車子發動前,試著打心底裡微笑,覺察一下自己的呼吸,提醒自己要開車上班了,試著不開收音機、不使用手機,只單純地開車。接著,覺察一下後視鏡的視野、煞車的深淺、座位的舒適度,想一下預定行經的路線,當然,最重要的是出發後,全程「與自己同在」、專注於每一個瞬間、覺知於每一個當下路況,不讓心思飄移,這就是正念駕駛了!

  • 總之,正念就是擺脫心思飄移,把心完整安住在當下的動作。正念駕駛就是運用正念來開車,駕駛人「人在心在」,專心開車,對路況保持即時、敏銳的覺知、因應,達到安全駕駛的要求。駕駛人如此,其他不同種類的用路人,何妨比照!

  • (本文作者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