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錫津
近日讀湯明哲教授在【商業周刊】1686期,談論「20世紀最偉大執行長逝世,看威爾許危機掌舵四課」頗有感覺。
文中提到:「威爾許相信『運動』,組織要經常接受挑戰,每隔兩、三年,就推出全公司進行的改革。」而最有名的「協力促進(work out)」運動,利用兩三天,找來員工分組討論,要求針對實境,提出改進工廠營運的具體建議,此舉可以針對自家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出可行、有效的策略,大幅提升工廠的生產力。此一方法,成為奇異公司領先群倫、大放異彩的武器。
民國八十年,作者擔任高職校長,彼時重視體育運動的黃大洲先生執掌市政,他希望各級學校利用方便的運動環境,力推簡單易行的慢跑,以全面增進學子體適能,用意至佳。
一時之間,學校紛紛在升旗之後展開「全校慢跑」,整體看來,校園雖然相對寬闊,但全校學生同時在操場慢跑,速度起不來、距離拉不開,難免「黃沙漫漫」、「擠成一團」、跑序零亂,也有少數學校,跑入周邊馬路,此除干擾街區以外,還有安全疑慮,皆非理想,彼時,作者靈機一動,大幅簡化教育人員相當熟悉、K Lewin在1946創用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稱之為「迷你行動研究」,當時找來幾位業務相關、又熟悉行動研究的同仁,在「規律性運動」、「人人參與」精神的前導下,討論如何有效避免前述現象,大夥兒經過兩、三次的討論,在一、兩天內就提出「化整為零」、「人人自跑」、「三三兩兩結伴跑」的方法。
在老師指導下,先由各班利用班會,討論出一個學期慢跑操場的合理圈數,再由同學各自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或天天或隔天或一天數回,衡量自己的體能,自己到操場跑上若干圈,跑完向體育股長登記。期末累計達標以上的同學,由學校適當獎勵,未達標者繼續加油。基本上其累計數不需核對,完全相信同學「自己的健康一定會自己照顧」。
接下來,在晨間、課間或課後,甚或星期假日,都有返校同學自行慢跑,加上部分老師的參與,操場上呈現「紛紛慢跑」、「天天慢跑」、「師生慢跑」的熱絡景象。解決了升旗後全校慢跑「擠來擠去」、「塵土飛揚」的尷尬,尤其,大家適時適機、自由自在,有利整體計畫的推行,蔚為校園美談。
當時運用的迷你行動研究,與威爾許的work out協力促進相似,都意在借重熟悉工作環境、工作狀況的第一線夥伴,解決自己情境中的問題,收效快速、明顯。記得學校也用來改善實習商店的經營,同樣很快活化經營、提升成效,得到大家的稱許。
我們看2020年3月1日,以84高齡辭世的威爾許,從1981年到2001年擔任GE董事長兼執行長,他創意十足、妙招不斷,充分展現經營企業的急迫感,使GE躍昇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自己也在1999年獲選為【Fortune】「世界最佳經理人」,財經媒體推崇GE,在他的領導下「最有競爭力」、是「20世紀管理最好的公司」。
而他的管理哲學,至今仍為許多人所稱道,比如:認為「每一次接觸部屬都是一次評量、指導」,也是「培養部屬自信的機會」;「力求部屬了解公司願景,也願為願景而努力」;「帶人要帶心,領導人要發揮正向能量」;「絕不責罵一位處在低潮的人」;而「領導人要有勇氣,做出不討好的決定」;他更「以身作則,鼓勵部屬冒險,寧可錯在太大膽『揮棒』」、、、等等。此外,他也強調組織文化和人才培養,認為「不管數字看起來多麼吸引人,文化和財報一樣重要。」
當然他的風格也引來若干爭議,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領導人,他運用的管理哲學,仍然受到許多推崇和重視,實無損於他是一位「20世紀最偉大執行長」的令譽。
總之,助他在GE創下豐功偉績的許多理則策略,的確相當管用。30年前,作者有幸也運用類似的管理方法,很快改善了學校的經營運作,裨益學子,想來亦覺欣然!語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真然也!
(本文作者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