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清山
一O九學年度繁星入學和身障甄試於六月初放榜,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高聖哲同學錄取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為近三十來首次,打破創校以來紀錄,真是不容易,值得肯定。
高同學在九年級時發現罹患雷伯氏症,視力急遽惡化,僅剩0.02,陸續進出醫院治療達半年之久,也因為吃藥造成身體浮腫,讓個性開朗的他變得自卑,幾乎無心課業。高中轉到啟明學校就讀後,發現許多同學的情況比他還要糟,深感自己更需要努力,學習不畏病痛折磨,發憤圖強,克服身體困境,終於考上臺大,對於視障同學,可說具有很好的激勵作用,亦是學習的典範。
視障生受限於視力,無論是行動或學習都比正常人或其他身障學生更為不便,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力,但是憑著堅強的鬥志和強烈的企圖心,經常有好的表現,甚至有更優異的成就。
有一位歌手蕭煌奇,就是畢業於臺北市啟明學校,他的音樂才華,受到教育界和音樂界人士所肯定,他所創作的「你是我的眼」一曲,膾炙人口,百聽不厭,歌詞傳達對光明的渴望,以及對他人心存感恩,深深打動人心:
「如果我能看得見 生命也許完全不同
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歡的我愛的 都不一樣
─ ─
你是我的眼 帶我領略四季的變換
你是我的眼 帶我穿越擁擠的人潮
你是我的眼 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
因為你是我的眼 讓我看見這世界 就在我眼前」
聆聽這首歌曲時,回想起九八年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臺北兒童月「臺北有情童享幸福」系列活動,當時擔任局長的我,特別選在四月三日前往臺北市啟明學校參加「我是你的眼 我為你讀報」活動,我當時選讀了一篇小二學生寫的「幸福旅程」,文章描寫爸媽帶她去看電影海角七號阿嘉的家,在回程看到橘紅色夕陽那種幸福的感覺,也聆聽小朋友對這篇文章的心得分享,從這個過程中,看到小朋友對於閱讀的渴望,也見證到視障小朋友閱讀學習的潛能,只要我們提供適當的機會,他們還是可以像一般小朋友一樣樂在其中,學得很有效果。
我們對視障或身障生多一份支持、關懷、鼓勵和協助,就能讓他們能突破困境,發揮潛能,相信他們在未來人生旅程中可以走得更穩,而且也將會有更傑出的表現,此乃彰顯教育力量的偉大。
(本文作者為臺北市立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