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陳永全

     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防並非政府與軍人的事,而是要落實全體國民人人皆有準備、以利在政府、國家進入非常時期時,可以全民動員配合、集中運用資源,應對各種天災、人禍、戰亂之緊急局面,人人皆做好心理建設、並從小培養積極態度與危機意識,此即為本次「全民國防」課程要傳達的重點。

課程主題:

一、全民國防之目的

      講師以現職軍官的經驗,於本章介紹全民國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實行、如何融入日常中。

      例如學校教育(開放營區,辦理國防教育)、社會教育(年度演習)、國防文物保護宣導(建立軍史公園、紀念館、教育網)、政府機關在職教育(政策、科技等課程),小自學校教育、大至終身教育的全體系規劃,皆是為了讓全民擁有全民防衛作戰的認知,並從小凝聚全民向心力。

二、國家安全威脅與國際情勢

     危險、風險的不同在於是否能靠自己主導、有無辦法預防,我們生活在社會上、地球上,自身與國家的安全與周遭、國際情勢脫不了關係。講師以我們生活周遭可能發生的演習、警報為例,深入說明如何警覺與做好預防,例如近年國際新聞中常見的經濟軟實力政策(中國一帶一路、AIIB 亞投行、航權支配)、軍武硬實力作為(中國發射導彈、軍艦繞台)等等,皆是一個國家如何以行動對周遭相關國家造成政治、經濟、心理上的壓力,進而影響這些國家的決策。

三、全民國防、反恐作戰

     前幾年發生的巴黎恐攻、ISIS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但恐怖行動與重大人為維安事件存在著決定性的不同,前者是基於「有關政治、宗教、種族、思想或其他特定信念」而為之的攻擊,其他則為後者;台灣目前多是屬於人為重大維安事件,但基於居安思危、全民國防的理論上,無論是何種行業、身分、年齡都應該存在警覺,本章節舉了許多國外恐怖攻擊的例子,提醒學員留意周遭人、事、物有無可疑的蛛絲馬跡;以國內外貨車衝撞的案例,引領政府反思公共空間規劃與防範攻擊如何並行;以特殊人為攻擊的案例,引導學員建立居安思危、時刻留神自保的概念。

時時警惕、事事安全
  • ☆現在就報名課程→全民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