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臺灣人對國防不會感到陌生,在臺灣,男性需要服兵役,退伍後還會被教召,以確保兵力。而女性雖然不需要服兵役,但在軍訓課中也能了解一、二,甚至高中時去打靶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

全民國防是一種共識
說到國防大家先聯想到的不外乎是真槍實彈的戰爭打仗吧?其實國防不止是這樣而已,現今科技進步,網路上的科技戰也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早些年就有過恐怖分子把反社會訊息藏在色情片中的情況發生,而近年社交軟體的盛行,更是讓各種資訊如病毒般散播,不要認為文字沒有任何的殺傷力就掉以輕心,許多的文章是由侵權盜用、抄寫、改寫而來,常摻雜浮濫內容與不實訊息,形成漏洞。甚至有證據指出臺灣和美國的總統大選,被中共及俄羅斯製造的假訊息介入,意圖控制民主投票的結果。
這件事也讓我們了解到隨著技術的進步,戰爭的型態是能被改變的,縱使沒有人傷亡,還是造成了國安危機。針對資訊戰國家成立了專業部門來處理,而身為一般民眾,我想只要做到保持思考,不要一味相信眼前的資訊,就算是為國防踏出了一步。

平時接觸、自然習慣
人與人相處難免有摩擦,國與國也是一樣的。臺灣雖然目前是很安全的國家,但還是要定時實施萬安演習,這是為了要加強全民防空意識,減少災害發生時的損害。
而除了目的明確是預防空襲的萬安警報外,建議民眾也能花一點時間,確認住家或工作場所附近的避難收容所、室外避難所等措施的位置,這些資訊在區公所都能找到,在發生水災、地震、土石流時能夠及時的尋求避難。
在小學時,老師會不斷的提醒「沖脫泡蓋送」,這類燙傷時緊急處置的流程,就是要預防民眾在災害發生當下驚慌失措、腦袋一片空白的情況發生,以減少災害發生時的損害。平時只要多花一些時間去查詢相關防災知識,在災害發生時就更有能力保全自己並幫助他人。

全民國防是要不斷的學習
如上所述,國防的範圍並不只有戰爭打仗,像是資訊戰、天災、意外事件和恐怖攻擊,都與全民國防意識相關。筆者認為,只要事前了解相關訊息,就能多一線生機。
相信有不少人都不清楚在遇到危難的情況下該如何應對,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火災演練,筆者也發現消防署發佈的最新資料中,有部分觀念卻和筆者在學校時學的不一樣。因科技持續的進步,總是會有更好的防災流程出現,資訊更新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我們只能不斷的吸收知識,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想知道為什麼認真防疫也是全民國防的一環嗎?臺北e大5分鐘告訴你!
☆現在就報名課程→[微課程]全民+1的力量─鬥陣來守護家園☆